“这就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,而且是逻辑上的错误。”
“多目标系统的活力型改革,需要自下而上,激发经济活力,比如让老百姓安居乐业、市场繁荣、军队有战斗力、政府高效廉洁,如此才能够激发天下的活力,才能够制造出财富和资源的增量。”
张良玉所说的话,涉及了现代的经济学理论。
如果他跟司马光之流的北宋士大夫如此夸夸其谈,他们只会认为张良玉是个只会耍嘴皮子装逼的渣渣。
而这些话,王安石绝对能够听得懂。
听罢张良玉的这番话,王安石明显一怔,陷入了沉思之中。
“当然了,这种事情也是时代所局限,在皇权时代注定了要改革,首先要获得权力中心的认可和支持,从而获得权力和位置,才能够推行变法。。”
“如此一来,你必然会走向从上而下的效率改革,与从下而上的多任务目标的活力型改革背道而驰。”
“所以说,你主持的改革失败,是用效率型改革的手段去进行活力型改革,底层逻辑就错了。”
“如此一来,差之毫厘谬以千里,改革就变得似是而非了。”
说罢,张良玉看向了王安石。
原本,张良玉认为王安石可能会暴跳如雷,斥责自己,听不进去半点。
但这一次,他并没有生气斥责,而是继续默不作声,不知道在想些什么。
张良玉决定趁热打铁:“不但如此,顺着这个逻辑推演下去,你本能的反应,就是要巩固宋神宗对你的支持,从而获得更加牢固的权力,去推行变法。”
“这也是效率型改革的一般表现,一个效率型的改革,在推行的时候,什么民主、什么一团和气,都是影响效率的,根本不可能存在。”
“所以,历史上的诸如商鞅变法、吴起改革,都有血腥残酷的一面,不尊号令,动辄就要见血,如此才能够保证效率。”
王安石点点头,默认了张良玉所言。
事实上王安石在推行变法的时候,自然也注重推行效率,根本听不得一点儿反对派的声音,所有的反对派都一定要干掉,否则变法怎么有效率的推行下去?
王安石眼神有些恍惚,似乎想到了什么,他神色黯然的开口了。
“是啊,为了推行变法,我做了很多过分的事情。连欧阳修,也因为我,早早的致仕回家养老去了。”
欧阳修和王安石那可不是一般的交情。
欧阳修和王安石本就是同乡,在王安石还没有考中进士的时候,欧阳修就十分的欣赏他的文章,到处替王安石推荐,提携这个同乡后辈。
当时的欧阳修,不仅是朝中的元老,更是文坛的宗主级人物,就是在现在,大家也觉得欧阳修是文学史上的大神级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