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过,张良玉相信王安石非一般之人。
若是自己所言,能够激发王安石的思维,说不定王安石就能找到一条更好的变革之路呢。
“如此一来,你倒了那些正直的反对派,那么你所用什么人改革,就显而易见了。”
“这个时候不反对您变法,甚至上杆子来趋炎附势的人是什么人呢?只有那些小人了。”
“而这些小人,就是很大程度是,让您主持的变法失败,甚至让你变成天下悠悠之口中恶毒咒骂的人。”
张良玉语气严肃,为的就是要提醒王安石,让王安石小心手下这些人。
王安石变法时候,所谓的新党那群人里,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小人。
像吕慧卿、章惇、蔡京、蔡卞、曾布这些人,后来基本都被写到了宋史的奸臣传里面。
这些人之中,有一个靠着拍王安石马屁,从而当上新党大官的邓绾,更是留下了“笑骂由他,好官我自为之”的名言。
他根本就不懂的什么变法、新法,就是要当好这个官,从而攫取利益而已。
王安石听罢,黯然一笑:“呵呵,我又何尝不知道这些人是小人,可我又能怎么办呢?”
“正人君子没有人支持我跟着我敢,而且也没有这帮人好用。”
张良玉点点头,这点他还赞同王安石。
别说是王安石了,就连现在的公司老板,当然也喜欢那些听话的、执行效率高的员工,而不是一群有理想、有抱负、有坚持的文艺青年。
王安石要主持变法,自然不可能跟司马光那样的“文艺青年”共事儿。
否则他动不动就要跟你坐而论道,要吹胡子瞪眼的唱反调,变法还变不变了?
“所以,下一个逻辑就来了,您使用这些人去推行变法,那变法绝对会变坏,甚至变得您根本就不认识的地步。”
“比如青苗法,朝廷在青黄不接的时候,低息给老百姓借钱,年底的时候收回本钱和利息。”
“这的确是好政策,可那些小人奸臣在推行的时候,为了更多的收取利息,根本就不管百姓的实际情况,强行的摊派借款。”
“如此一来,朝廷的收入的确是增加了,奸臣的收入也增加了。可这样的变法,就变成了变相的赋税,加在了老百姓的头上。”
张良玉叹了口气道:“这样,到最后自然是民不聊生的局面,而老百姓知道您是变法分主持人,不骂你骂谁?”
王安石一愣,随后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。
他眉头紧锁,来回踱步,可走了几步之后,只剩下了深深的叹息。
就算是知道了这其中的症结之所在,可要解开这个症结,又谈何容易呢?
“不但如此,因为朝廷退出的低息贷款和一般的民间贷款有差值,这些人就利用各种手段去利用这个差值。”
“从朝廷这里拿到低息贷款,在以民间贷款的价格给老百姓,从而赚取差价。”
“如此一来,青苗法的意义何在?只有损公肥私,喂饱了这群小人、奸臣罢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