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上午,冯玉霞终于统计完了前一天的销售额,单日营业额破了5000块钱,她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发短信告诉两位老板。
何雯燕中午去写题目的时候,一蹦一跳,别提有多得意。
小霞姐准备好了张贴的海报,继续把上次的易拉宝拿了出来,放到门口。
学生们看到第二轮活动开始了,中午出来溜达的人又围了过来。经历过一次手忙脚乱以后,现在的小霞姐已经应付的得心应手了。
晚上的时候,何雯燕接到了何建军的电话,他详细询问了这次活动的结果,之前对活动只是直观的感受,没有看到详细数据他只知道效果不错,但是听到何雯燕报给他的销售额数据,还是感觉非常惊奇!这简直神了,一家小小的书店,一天就能有这么多营业额。
于是,他跟何雯燕提出,希望能够多开几家店,争取县内每所中学门口都要有,还要把这个活动发展到初中去,县里高中加上职校和初中,保守估计有二十多所学校,如果这个项目复制的好,一年也有上千万的营收,在2005年的小县来说,是相当大的生意了。
何雯燕有些扭扭捏捏,她不是排斥扩大规模,从小家里就是做生意的,对于这点她非常理解。但是出于中学生叛逆的本能,她并不喜欢家人掺合到自己跟陈越的事情中来。
更何况大伯又是个非常强势的人,到时候他跟陈越要是起了矛盾,何雯燕自己都不知道应该帮谁。而且大伯的投入动辄上百万,以她跟陈越的小身板根本玩不起这么大的盘子。
最后被大伯说的没办法,只能答应他回头跟陈越商量一下看,要是陈越不愿意,她也没办法,毕竟陈越股份有52%。
其实陈越也想扩大规模了,以目前这个增长速度,已经比他把钱投在基金里面快很多了。
所以,当第二天晚上何雯燕想好了措辞,把她大伯的想法告诉陈越时,他承认有那么一刹那,他心动了。
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,要是接受何建军的大笔投入,那他跟何雯燕的股份怎么算?到时候又变成给别人打工了,难道重生一世还要走上“打工人”的老路吗?
陈越是不甘心的,况且目前的情况,也只是第一次活动比较顺利而已,学生们之前是对这样的玩法比较陌生,新鲜感和好奇心加上一定的利益才带来了活动的火爆。他希望能够再稳定两到三轮,这个活动在学生群体中能够“出圈”——也就是传播到其他学校的学生中去。
陈越给何雯燕简单分析了一下。
如果这时候接受了何建军的投资,按照他的想法,要在全县范围内的初中、高中、职校都开店,这个投资额度,就足以让他们两个人失去任何话语权,更何况他们还是学生,根本没有时间来管理店铺,最后结局就是这个生意跟他们没关系了,最多就是每年拿点分红。
然后,如果盲目扩大规模,像小霞姐这样优秀的店员,上哪里去找。有小霞姐在,他们两个人才能在上学的同时,对书吧有一个清晰的掌握,如果其他人没有小霞姐这么细致,很可能会变成开一家亏一家,活动也会变得乌烟瘴气,毕竟财帛动人心。
最终两个人达成一致,暂时先不扩大规模,至少在找到合适的店长之前绝对不能盲目扩大。
何雯燕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何建军。
“大伯,我跟陈越商量了,现在我们也找不到合适的店员来开新店,暂时先巩固一下县中店。”
“你们想好了?店员的问题招人就是了,总能换到合适的。”
“大伯,我们想,一步一步自己来。”